剃头行在旧社会里曾被归为“下九流”的职业,不受人待见。即便是到了上世纪末,美发美容行业依然是社会上就业门槛比较低的职业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后,经过简单培训,甚至毫无经验,就可以在一些小发廊和小美容店里谋得一职。而在欧美国家,美发美容业早已成为艺术设计领域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直到最近这些年,我国美发美容业才紧随国际潮流,从单一行业领域,扩充到包括美发、美容、美甲、化妆造型、色彩设计、形象设计、化妆品等产业。行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对从业者技术水平、专业度、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招聘重心从社会招聘和企业培训逐渐转向中高职院校,并积极主动开展校企合作。
由于行业起步晚,国家与行业规范性文件、配套政策与法规都较为薄弱,加之人们对服务性行业长久以来的偏见,美发美容相关专业教育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发展。为此,全国美发美容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课题组,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形成美发美容行业的专业设置建议。
职校毕业生正成为从业主体
行指委课题组调研显示,美发美容行业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很大落差,已对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
与行业整体强劲发展势头相对应的,是行业企业经营者的担心与焦虑。调研显示,美发美容企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数量绝对不足”。以美容行业企业为例,需求量最大的十类人才为:美容师、美容导师、美容顾问、美容院店长、美体师、美甲师、美容学员、美发师、培训讲师以及区域经理。企业认为人才招聘最困难的问题依次是:稳定性差、跳槽频繁、候选人专业度不够、中高端人才招聘难、使用难等。
行业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促使企业更乐于使用专业人才。目前美发美容业从店面的档次、用具用品仪器的品质到从业者的素质都发生了根本改变。企业用人也从以往的重人数,发展到对专业人才的渴求。
与永远招不满的职位空缺相比,美发美容企业经营者更为头痛的是人才的流失。在一些地区调研中发现,行业人才的平均流失率大概在30%—35%,有的甚至达到五成以上,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这与美发美容企业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适婚女性有关,企业劳动保障制度不到位,忽略了对从业人员权利的保护,成为人员流失的直接原因。
虽然人才缺口大,但企业对职工的基本素质要求却并未放松。如今,美发美容已经脱离了单纯的手工操作,成为技术含量较高的艺术设计与科技产业,企业对员工的销售技巧、顾客沟通与交流乃至综合素质、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用人标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具有专业学历人员比例大幅度提升,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不断提高,对从业背景与经验的要求相对下降,对学习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要求大幅度提升。
近些年,中职和高职美发美容教育迅速发展,各类短期培训机构的不断升级,为行业培养出大批具有一定美发美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并成为从业主体,专业院校已成为行业常态化的人力资源渠道。调查中,几乎所有企业都表示,希望可以和职业院校合作,确保稳定的人才来源。
学历教育长期名不正言不顺
我国的美发美容教育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个体系,学历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远远小于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步伐,长期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境地。
课题组了解到,在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涉及美容、美发、形象设计相关字样的专业名称,只有舞台美术设计中的戏剧影视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可以涵盖形象设计类专业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在高职专业目录中,没有涉及美发的名称;涉及美容的,仅有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艺术设计类中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相关度最高的专业。在中职目录中,目前设有美容美体专业、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基本能涵盖美发美容相关专业。
调研了解到,公办中职、公办高职占美发美容教育的绝大多数,而公办本科、民办本科与高职数量严重不足。办学历史为3年以下的院校超过1/4,专业积累的时间远远小于其他传统专业,还有较长的建设周期要完成。从办学规模来看,美发美容相关专业的师生数量都明显不足。这样的体量,很难成为院校重点扶持发展的领头专业,而只能定位于特色型专业。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志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其重要佐证是,学生毕业时,不仅获得学历证书,还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美发美容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化妆师、美容师、美发师、美甲师、形象设计师等。社会非学历教育颁发的证书主要是以上证书,从初级、中级、高级到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不同层次逐步提升,从结构来看,比学历教育具有更强和更合理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这可能是大量非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学校保有较稳定生源的一个内在原因。
学历教育体系的学生,中职基数较大,但高职没有直接对应的美发美容专业名称,只能对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相关方向。而高职之后,更缺乏本科、研究生的对口专业对接,学生缺乏继续学习、提升的空间,影响到中职学校的专业招生。
合理规划专业设置与布局
课题组认为,在目前我国学历教育体制下,首要的是在专业学科目录体系中,明确专业定位依据,合理规划专业布局与专业设置,为中职专业开辟上升通道,在高职与本科间打通专业对接。为此课题组建议:
一要全力办好品牌专业。中职专业目录中美发美容相关专业仅有美发与形象设计、美容美体两个专业。这两个专业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对于这两个专业,要把握地区经济文化特点,找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定位,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生产性实训、现代学徒制、联合社会服务实体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在稳步扩大专业办学规模的同时,积极打造专业生态圈,带动常规专业、紧缺新增专业的良性发展,将这两个专业打造成中国美发美容行业特色的品牌专业。
二是抓好常规专业。美发美容行业常规专业指的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近几年,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发展保持了平稳上升的速度,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影响。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包含了化妆造型、发型设计、色彩设计、整体造型等多项内容,各地院校结合自身的专业定位与优势,在不同领域有所侧重,客观上造成了专业发展不均衡,水平参差不齐,尽管开办的院校较多,但未能形成较为一致的专业合力,特色性明显但规模略显不足。因此,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专业设置与建设上,要扩大办学规模,抓好专业定位与出口入口,凝练专业优势,提升专业内涵,积极拓展专业群,形成规模效应,力争成为行业的品牌专业。
三是逐渐弱化不适专业。在美发美容相关专业的发展历程中,出现过很多自主性较强的专业,如医学美容专业、现代美容专业、美容与营销双专科专业等。在美发美容行业的发展中,或因国家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和要求发生变化,或因与行业发展轨迹不够匹配,这些专业逐渐跟不上、不适应,需要逐渐弱化乃至关停并转。
四是积极申办紧缺专业。高职专业目录中,没有生活美容与美发的相关字样;中职专业目录中,将美容美体、美发与形象设计归类为休闲保健服务类,这是专业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美发美容行业新专业的拓展与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课题组建议,将中职教育中的美发美容专业归为“文化艺术类”,专业名称为“形象设计艺术”,专业方向包括发型设计艺术、化妆设计艺术、美甲设计艺术、美容设计艺术、整体造型设计艺术;参照中职教育的专业方向,设置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下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同时在高职专业目录修订中,增加现代美容专业,形成中高职乃至本科专业的系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