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八大,实现新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如何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由于受到整个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学校存在招生难、生源数量少,毕业生就业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在校长邬秀环的带领下,领导一班人,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扭转被动和不利局面,在深入分析职教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结合本校实际,坚持更新观念,从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办学方向、办学结构、价值取向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一、实事求是,全方位落实主管部门的教学要求
在省人社厅职能处领导的部署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及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着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树立以职业素质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坚持“人性化教育,准军事化管理,军工企业实习,军内和地方企业双重保障就业”取得了较好成绩,在教学实践中,我校对中职教育有着深刻的思考,统一的认识,校企一体化办学又取得骄人的成果。我校先后同军工企业3604工厂、3506工厂、3541工厂等工厂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职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是对教育对象在工作和学习之间进行的一种转换,有利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组织形式的实现,是学与做到快速转换,加速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与时俱进,创新专业,面向市场,产教结合
我们学校的发展实践充分表明,专业的结构与市场的产业,企业人才结构保持高度协调性,同时不能忽视社会需求对专业资源的趋向性,并且自觉地将各专业的调整以及日常的教学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对学校发展速度、规模、布局进行科学统筹并准确合理定位,不断调整面向市场办学,开拓市场资源,转化潜在需求,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增加职教吸引力,便成了学校的发展方向与追求。目前,我们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根据市场用人信息,在保持原有的优势专业基础上,又新增了“轨道交通管理及服务”“学前(幼儿)艺术教育”等专业,优化了学校的专业设置及相关机构。在2012年招生工作中取得了喜人效果,校生人数每年一直保持在1300人以上。
三、造福家庭,创新观念培养人才共创和谐
学校曾荣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招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奖”。在省“蓝图杯”竞赛中,张诚、田翔、蒋艳超、王斌、涂志刚等同学,取得了1、2、3名的好成绩。学校连续五年被武昌公安分局评为“内保先进单位”。为学生来校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首先,在培养目标上,逐步转变传统学历教育的思想,牢固树立教育终身化的理念,不断适应社会终身学习的需求,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牢固树立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将过去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转变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观。发展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促进我们学校发展的基本原则,学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放案,以“实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坚持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把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以语言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市场为方向的就业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入军工企业培养学习,在科技人员和工人师傅的传授下,操作技能娴熟,思想作风过硬。因此,企业的大门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是敞开的。几年来,学校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每位学生都是家庭的希望。我们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与实践造福了千万个家庭,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学校坚持“实际、实效、实用、实践、务实”的办学宗旨,走工学交替,校企联办之路。与军内外几十家大中型企业和单位签订了长期用人协议。学校坚持“五不送原则”,先军工企业再地方企业,先定向委培单位再对外协作单位,先武汉市各大经济开发区企业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安置就业方针。具体操作办法学校结合各专业技能特点,对毕业生的现状进行分类。将用人单位的信息、地点、待遇等张榜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及愿望,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后,由企业聘用,学校推荐并跟踪服务两年。
如今,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纷纷争创新业绩,喜迎“十八大”,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在校长邬秀环的带领下,将一如继往的抓住机遇,激流勇进。全方位地抓好招生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办学质量,利用优势资源,把武汉军需工业技工学校办成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基地,为地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